国际安全社区是指已建立相关组织机构,社区内有关部分、企业、志愿者和个人共同参与损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健康目标的社区。世界卫生组织设于卡罗林斯卡大学的“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负责全球“安全社区”的考核和确认工作。重庆两江新区鸳鸯街道自2010年启动安全社区建设以来成效显著、成绩卓越,于2015年通过国际安全社区专家组的现场考察认证,并被正式命名为“国际安全社区”,荣获“国际安全社区”授牌。该项荣誉由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总干事谷尔邦·斯琼博格先生代表世界卫生组织向鸳鸯街道授予。
鸳鸯街道成功创建国际安全社区后,持续改进、多措并举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巩固了创建成果。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了促进社区安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可持续行,鸳鸯街道“国际安全社区”建设了定位“立足重庆 服务西南”的交通安全体验馆。随着宣传的不断深入,辖区市民安全意识逐渐增强,为建设和谐平安社区夯实了基础。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安全意识的加强,儿童安全需求有了进一步提升,如何处理应急安全问题,比如遇到起火如何逃生,遇到大量人群如何避免踩踏,遇到外出旅游意外如何利用身边物品制作简易担架、包扎、抢救,即安全技能需求不断加大,为了满足技能需求,鸳鸯街道充分发挥安全体验馆的优势,由鸳鸯街道安全体验馆主办,重庆上善青少年安全教育发展中心协办的“和谐鸳鸯 平安相伴”主题教育活动,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相结合,走进学校、社区巡回开展系列安全体验,技能学习活动。于2019年11月21日在鸳鸯街道辖区鸳鸯小学、金山小学美利山校区正式启动。共计200多名小学生以及家委会家长代表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别从消防、交通、校园安全三个领域对学校的孩子进行了沉浸式、体验式的安全教育体验。让学生体验学习在发生火灾时如何从浓烟状态下逃生,同时体验火灾发生时穿过浓烟区的真实感受,大幅度提升青少年面对火灾时的心理素质,掌握浓烟逃生的基本技能与要领。
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一起体验并学习固定搬运、伤员转移等事故中常用的应急技能。
现场学习遇袭视频,结合老师讲解让同学们了解了险情发生前的征兆和遇袭后正确应对的方法措施并进行了现场模拟演练。
一阵阵惊呼声中,只见同学们头戴安全头盔,眼戴震荡眼镜,各个张牙舞爪的沉浸在虚拟的安全事故中。真实的模拟体验让孩子深刻认识到了现实中所看到的交通事故的严重危害性。
讲解骑自行车时需要牢记的安全事项与要素。
通过开展此项系列安全教育活动,鸳鸯街道旨在倡导社区和谐,建设平安家庭;夯实国际安全社区基础,拓展安全体验馆功能;让辖区居民获取更多安全知识,掌握自身实际防护技能;通过体验活动的开展及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丰富校园安全文化。
鸳鸯街道自启动安全社区建设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把创建安全社区工作作为构建社会安全长效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以“两高一脆弱”(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弱势群体)为重点预防对象,在居家、工作场所、交通安全、学校、消防、社会治安等6大领域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多个重点治理项目。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在鸳鸯街道与辖区内学校联动,学校家委会助力的情况下,在校学生安全意识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校园安全文化活动尤为丰富。与此同时,辖区内社区的安全健康意识、治理服务能力、居民的互救自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各类损害事故率明显下降,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足度进一步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