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网】向祖国献礼,重庆儿基会留守儿童职业启蒙走进黔江蓬东

时间:2019-09-25    发布者:    浏览次数:1260

分享到:

小时候我们经常会被问道“你长大以后做什么”,我们的回答多是“警察”“医生”“教师”,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什么,或者知道的“什么”还很少。

据调查显示,有七成高考生都对自己的志愿填报没想法,而大多数的学生选专业的唯一考量就是"好就业"。很多孩子在高考选专业、报志愿时都很迷茫,结果都是随便报考,或者就是选择热门的专业,而当孩子到大学就读时、工作时才发现,那份工作不适合自己,于是频频跳槽,或者浑浑噩噩,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会发生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与孩子缺乏"职业意识"有关,而孩子缺乏"职业意识"是由于孩子从小缺乏"职业启蒙"造成的。

中国教育的现状就是,在孩子读大学之前,只要求孩子认真学习、读书,从来不跟孩子传递职业信息、灌输职业观念,而到了高考志愿填报那段时间,在短短十几天里,填报的专业直接决定了日后学习和就业的方向。

城市的孩子尚且如此迷茫,而对于在此之前没有做过"职业启蒙"的山区留守儿童来说,就相当于"瞎子摸象",对“职业意识”的认知就更加匮乏。由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发起的“乡知乡爱-农村儿童职业启蒙项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向祖国献礼,深入三峡库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乡村,为当地的乡村儿童开展不同职业的体验活动,帮助农村孩子更多的打开认知世界的大门。

蓬东乡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境东南部,因其地处美丽的阿蓬江东岸而名,辖区内蓬东小学留守儿童比例高达47%。2019年9月24日,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乡知乡爱”山村困境儿童职业启蒙项目活动走进黔江蓬东小学,为全校百余名学生送去了一堂生动、趣味的“沙画师”职业启蒙教育课程。

为孩子提供就业信息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较好的一种就是借助绘本和动画。绘本和动画都是孩子喜欢、感兴趣的方式,而且也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借助与职业信息有关的绘本和动画,孩子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爱沙、玩沙是孩子的天性,结合画画的艺术把孩子的童真融入到教学中,兴趣的指引,玩乐的时光,一下子成为孩子沉浸的课堂。重庆上善青少年安全教育发展中心充分结合孩子们的喜好特点和知识盲点,以动态沙画为表现形式,以《歌唱祖国》为主题,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向孩子们传递爱国教育正能量的同时让孩子们感受到沙画艺术的魅力。

孩子们面对难得、久违的“课外时光”,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教室围得水泄不通,聚精会神的在听着老师的讲解。在看到沙画老师“一撒、一摔、一抹、一勾、一挑、一拍“等艺术般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写实场景后不停的发出惊呼。精彩的启蒙课程分享结束后,每个充满好奇的眼睛都久久不能离开,当听到老师说每人动手自己做一幅留念沙画作品时,孩子高兴的跳了起来,全部飞奔到操场上等待,跃跃欲试。最后在专业沙画老师的启蒙引导下,每个孩子都成功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幅沙画作品。拿着自己的作品,面对镜头,那份纯真的笑容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孩子们深深的被沙画艺术的特殊表现力和感染力折服。

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开展“乡知乡爱-农村儿童职业启蒙项目”特色课程实践证明:把学生领进多姿多彩的职业世界,学生不但从小了解职业的形态和各个职业的相关要求,还能从中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通过倾听和互动参与,初步了解相关的职业知识、从事该职业需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具备什么素养,从而逐步感受这个世界的丰富和职业的意义。职业意识培养不是简单地做职业规划,不是对进行严格的职业设计,而是抓住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从“自我认识”和“职业体验”两个方面来培养职业意识,让山区困境儿童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培养职业理想、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促进山区困境、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不断发现自我的潜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下一篇:【人民日报】重庆市妇女儿童培训活动中心开展心肺复苏体验活动

上一篇:【凤凰网】重庆首家区县青少年安全教育中心落户吴滩

志愿者申请爱心咨询 023-81389295